菲律宾能源转型进入新阶段。能源部启动全国煤电关停研究,绿色能源拍卖持续扩容,数据中心和跨国企业的需求不断抬升。在政策与市场双重推动下,中国企业是否迎来新的窗口期?
01 政策信号:从“不批新煤电”到研究退煤
近期,菲律宾能源部(DOE)与联合国项目事务厅(UNOPS)合作,正式启动对全国煤矿和燃煤电厂的关停研究。研究范围不仅涉及能源供应安全,还涵盖工人安置、地方财政影响以及补偿机制。能源部能源政策与规划局局长Michael Sinocruz在“能源转型对话”上表示,研究完成后,将与煤矿企业和电力公司展开对话,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。
这不是一次单纯的学术调研,而是政策逻辑的升级。过去三年,菲律宾能源政策的关键词是“不批新煤电”。政府在2021年冻结新增煤电项目,以防止电力结构继续向化石能源倾斜。但那时,煤电在总发电中的占比依旧超过六成。
如今,政策已走向“评估存量退出”。换句话说,菲律宾正尝试迈向一个更深水区:不仅不再允许新增煤电,还要研究现有煤电机组的退役节奏和代价。
截至2025年6月,煤电在菲律宾装机中的占比已降至41.9%,相比2020年的62%明显下降;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则升至32.3%。官方规划的目标是2030年达到35%,2040年50%。
从数字看,这一转型正在进行,但仍处于关键过渡期。对投资者来说,政策信号清晰:未来几年,煤电不会再扩张,而新能源必须加速填补空缺。
02 现状格局:市场在扩张,瓶颈也在显现
1. 拍卖推动的快速扩张
菲律宾新能源的扩张,主要依靠绿色能源拍卖(GEA)。这是政府近年推出的核心机制,目标是通过市场化竞价,吸引投资者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。
截至目前,四轮GEA已累计授予超过12GW 装机容量。其中,最新一轮认购率达到88%。地面光伏的中标电价为4.67PHP/kWh,风电为5.55PHP/kWh,均低于市场商业电价(5.5-6.0 PHP/kWh)。这意味着新能源不仅在政策上受支持,在成本上也已具备竞争力。
需求端的变化更加明显。菲律宾正迅速成为区域数据中心的新兴基地。到2028 年,全国数据中心容量预计超过500MW。同时,跨国RE100企业对绿色电力的需求正在拉动供应链。这种双重需求,使新能源项目具备更稳定的客户基础。
资本层面,融资环境的变化也值得注意。本地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普遍在8-10%,但ADB、IFC等多边机构提供的绿色贷款利率仅5-6%,并叠加担保工具和混合融资模式。这种差异,正在推动更多外资选择新能源项目作为资本配置。
2. 并网与政策的不确定性
扩张的一面,是瓶颈的另一面。
首先,电网并网成为制约核心。菲律宾国家电网公司(NGCP)输电能力有限,部分中标项目迟迟无法接入,直接影响收益兑现。对开发商而言,这几乎是最现实的落地障碍。
其次,政策不确定性仍在。2028 年总统大选将带来新的执政团队,能源政策能否保持连续性尚待观察。即便方向大概率不会逆转,但节奏可能放缓或调整。
最后,社会阻力不可忽视。煤电退役涉及大量就业与地方财政收入,如果配套补偿措施不到位,当地政府和社区的反对可能直接影响项目执行。
可以说,菲律宾新能源市场正在形成“双面现实”:政策与市场在推动扩张,而基础设施与社会约束又在放慢速度。
03 中国企业能做什么,难点在哪里?
1. 项目回报与资本评估
从投资回报看,菲律宾新能源项目处于“中等收益+高落地难度”的区间。
• 光伏项目的IRR在9-12%,回收期7-8年;
• 风电项目IRR8-10%,回收期9-10年;
• 100MW光伏投资额约7,500-8,000万美元;
• 储能20MW/80MWh投资额约3,000-3,200万美元。
这比国内的新能源投资回报要高,但也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。
2. 落地流程与合规难点
一个新能源项目,从立项到并网通常需要18-24个月。流程包括:
DOE项目注册→DENR环境许可→NGCP电网接入批复→ERC 电价与合同审批→融资闭合与EPC合同签订→并网发电。
每个环节都可能成为“卡点”。例如,环评可能因地方反对意见而延期;电网批复可能因输电容量不足而受阻。
而对于中国企业,进入菲律宾新能源市场的机会主要集中在三类:
①开发端:参与GEA拍卖,重点在光伏+储能一体化。
②用电端:为在菲制造业和数据中心谈判PPA,锁定长期电价(4.5-5.0 PHP/kWh,比商业电价低10-15%)。
③供应链端:提供 EPC、储能设备与碳资产管理服务。
附:目前菲律宾部分在招标项目 ↓

与此同时,挑战同样不容忽视:输电网络能力不足,NGCP 并网审批常成为项目落地的瓶颈;2028 年大选可能带来政策节奏的变化,连续性存在不确定性;煤电退役涉及就业与地方财政,若安置不当,容易引发社会阻力;此外,尽管外资可以100% 持股,但土地仍需通过租赁或合资方式取得,地方政府(LGU)的审批流程往往耗时较长。
写在最后
菲律宾能源转型已从“不批新煤电”走向“研究退煤”,政策方向明确,市场需求旺盛。新能源项目具备一定经济性和融资渠道,但落地难题不容忽视。对中国企业而言,未来3-5年是关键期,能否在此阶段完成注册、审批和融资闭合,将决定其在菲律宾新能源市场的位置。


客服1